成都“国际会展之都”地位确立

2018-09-13 浏览量: 530

8月29日是成都会展行业的高光时刻。荷兰皇家展览集团(Jaarbeurs)、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VNU,以下简称万耀企龙)、意大利展览集团(IEG)同一时间宣布:正式进驻成都。

随之而来的是,三家会展巨头将相继带来2018中国(成都)国际旅游交易会、2019年亚洲国际建筑工业化展、中国成都环保产业博览会项目。

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国际会展巨头纷纷进驻蓉城,无疑令成都又一次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据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成都着力打造“国际会展之都”,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信息化为导向,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名展、名馆、名企、名业”,推动了会展业发展模式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逐步构建起以会展经济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

会展经济具有产业联动效应,是城市对外开放和构建现代化市场体系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成都正加快建设“三城三都”,以打造“国际会展之都”塑造城市品牌,聚焦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做大会展经济,已初步形成千亿级规模。

会展巨头觊觎西部市场

此次,国际会展巨头扎堆进驻成都,又一次佐证了成都会展业的高端化与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在国际展览巨头进驻成都的新闻发布会上,万耀企龙分别与四川天府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成都天一展览公司签约,将合作举办亚洲国际建筑工业化展览会、成都亚洲宠物展。意大利展览集团与新中联展览公司签约,将合作举办中国成都环保产业博览会。

在签约仪式上,成都荷兰皇家展览集团CEO Albert Arp表示,希望进驻成都之后,积极发挥集团全球资源、专业理念、运营技术优势,为成都会展业注入新活力,助推成都会展业实现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建设。

“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单打独斗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唯有抱团发展、与行业领军企业强强联合才能合作共赢。”作为签约的本土企业之一,成都市天一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江龙认为,合作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思维模式的创新升级。从项目自身长远发展来看,合作有利于推动展会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通过与外方的合作,将进一步实现双方资源的共享、整合、落地。

“此次与万耀企龙签约合作,将举办成都亚洲宠物展。”朱江龙介绍说,借助英富曼会展集团、VNU的全球会展网络系统,可以对合作项目通过全球化的国际官网与行业渠道进行宣传展示,为成都宠博会导入更多的业内资源。同时,借鉴合作方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将提升项目市场运营策略,进一步挖掘合作方的资源,以推动更多的优势项目在蓉落地举办。

成都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3家国际会展巨头携手而来,与成都本地知名会展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将进一步提升成都会展业国际化水平。“我们将持续优化办展办会环境,完善政务服务、周边配套、扶持政策,积极为会展企业及项目落地提供高效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国际知名会展企业进驻成都。”

数据显示:预计到2018年8月,成都举办第五届中非民间论坛、第98届中国糖酒商品交易会、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第十九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等,其中重大会展活动超过440个,展出总面积超过67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总收入约708亿元,同比增长15%。

扩大会展顶级“朋友圈”

事实上,受到国际会展巨头的青睐,这并不是成都的“第一次”。

经过两年调研,国际展览业协会(UFI)亚太区主席、万耀企龙总裁仲刚才决定进入成都市场。仲刚是UFI China Club(UCC)的发起人,这个机构立足服务于UFI大中华区会员、连接全球会展精英,带动更多优秀展览项目加入UFI ,推进中国展览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展览行业是一个聚集人、财、物的行业,而成都天生和会展行业匹配。”仲刚格外看好成都加入国际会展顶级“朋友圈”,其公司已于2018年4月入股原成都九州纵览展览有限公司,成立了控股的成都万耀九州展览有限公司作为在西部的基地,并计划将一系列品牌展会移植蓉城。

仲刚表示,成都有良好的人文环境、营商环境以及良好的会展行业发展土壤,UCC成立后的第一个地方站活动,便选择了成都。作为宜居城市,成都在消费品类以及新经济类的展览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创新创业项目、环保和城市建设项目等各领域都有机会。

“万耀企龙的旅交会,建筑工业化峰会近日将相继举办……成都将是万耀企龙战略发展和全国布局的一个重要支点。”仲刚如是说。

在业界看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转变,使成都打造“国际会展之都”的计划进入了战略机遇期。

“从全球来看,整个会展产业正从西方向东方转移;从全国来说,会展产业正从沿海向西部转移——国外会展集团在沿海城市特别是北上广深的布局已经完成,正在寻找新的增长点。”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教授,成都市会展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成都研究中心主任诸丹说,成都作为西部的中心城市、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城市,正是承接转移的“理想之城”,这3家会展巨头的进驻,就是最好的体现。

“另一方面,会展还是有一个辐射范围的,比如上海的会展更多地辐射华东地区,广州、深圳的会展更多地辐射华南地区,北京的会展,更多地辐射京津冀地区,但这几个地方对成都的辐射较弱。成都会展的辐射半径正好可以覆盖中西部地区,加上经济区位和产业基础,成都成为会展高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诸丹说。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近年来,通过创新国内展会国际化运作模式,成都引进了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合作办展。成都会展已先后与德国汉诺威、科隆、法兰克福,英国励展、英富曼、博闻以及北京北辰会展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展览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会展项目深度合作。

据悉,德国纽伦堡国际博览集团、瑞士迈氏、法国智奥等展览公司也对成都青睐有加,接下来也将积极推进设立分支机构和展会项目入驻成都。

构建会展产业生态圈

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2017年会展业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成都位列全国第四位、中西部第一位,已从会展城市的“二线方阵”迈入“一线方阵”。与会专家认为,未来5到10年,成都有望“领跑”中国会展的国际化和产业化进程。

仲刚表示,过去30年,中国会展体量跻身全球前三,但在专业化、整合度方面,还没有成为世界模板。在他看来,成都决定打造“国际会展之都”,就是市委市政府一次科学的重大战略选择。成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决定,在政策制定、资源投入方面,可谓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且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国西部城市崛起,成都也占有绝对的地利优势。

诸丹认为,成都市倡导的“5+5+1”重点产业领域,有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会展产业向成都集聚,特别是国际高端的展会要素向成都集聚提供了产业基础,产业与会展结合发展潜力巨大。而且随着越来越多国际知名会展企业进驻成都,酒店住宿、会展旅游、物流体系等配套企业也相继前来,从而加速完善、丰富、健全成都的会展产业生态圈。

诸丹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会展巨头的入驻,也预示了成都正在进入全球会展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

在业内人士看来,成都打造“国际会展之都”,应坚持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核心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今年以来,为建设“国际会展之都”,成都深入实施了“名展、名馆、名企、名业”行动计划。其中,实施“名展”培育行动,将引进一批重大展会,全力申办中欧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际性大型高端展会。策划一批专业展会,做好2019泛美开发银行第60届理事会年会、轨道交通博览会等项目落地成都。提升一批自办展会,努力将糖酒会、西博会等打造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代表性、引领性的一流品牌展会。实施“名馆”培育行动,加快国际会议中心建设,推动西博城“增位计划”、世纪城“提升计划”。实施“名企”培育行动,力争2018年本地两家会展龙头企业收入过2亿元,形成一批年收入过5000亿元的组展企业,引进外来企业3—5家,推动成立两家以上合资组展企业。实施“名业”培育行动,大力构建会展产业链生态圈,推动会展关联企业向会展功能区积聚发展,力争2020年会展业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转自中国贸易报)

特装推荐 更多>>

明星设计师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