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镇的艺术展,错过也许等三年 | 艺术

2016-06-12 浏览量: 390

  转眼已到了风吹麦浪的六月,从花开到收获,好似经历一生的时间。

  

  

  在这个江南小镇,我遇见了一个当代艺术展。在诗意的江南遇见一场艺术展,是怎样的感受?如果没有互联网大会,如果没有乌镇艺术节,如果没有木心纪念馆,我也许会很诧异。而如今,我觉得理所当然。乌镇还是乌镇,江南还是江南,却不再仅仅是江南,而是传统的坚守里生长出来的新的芬香!对于一个工科生来说,当代艺术实在是太难了,即使是现在,我依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我终归还是分享了,因为做一个终结,才是一个新的起点,更是因为再有两个礼拜,艺术展就要闭幕了。所以还没去看的童鞋,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当代艺术,区别于现代艺术,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当然更超前我们的生活,他们用贴近生活的事和物,用司空见惯的事物,却用来表现超越当前的意识和思想,我想这正是我们难以理解当代艺术的地方,他们不再是形而上的绘画,雕塑、绘画,更多的倾向于当代装置,甚至融入了电子网络。即便愚钝如我,难以理解他们的世界,我依然愿意尝试着去欣赏,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定论的,这个世界充满无数的可能。每一件作品无意都有作者的意识形态和创作意图,但是当这件作品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无意你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她强迫着你去解读这个作品,用你自己的意识去解读她,强迫你透过这件作品去解读这个世界。她打开了一扇窗,一扇你从未想过的窗,你或许会茫然,或许会恍然,或许会哑然,我想她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此!就像当初旅行的意义一样!

  

  废弃多年破旧不堪的工厂、仓库甚至军事基地,因为有了艺术家的进驻,便迅速华丽转身,成为惊世骇俗的创意艺术区,各种尖锐的思想在这里猛烈碰撞,各种抓死人眼球的新锐设计在这里竞相展现。1970年10月着手筹建乌镇丝厂,列为地方国营企业,称之为地方国营乌镇丝厂,俗称“乌镇北栅丝厂”。从1970年开始,乌镇丝厂始终位于乌镇北栅市河西侧老街南段,座西面东,门前为北栅市河。建于 1970 年,1990 年代没落后进入闲置状态的乌镇北栅丝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了展出当代艺术的主场馆,这里曾是“工业下乡”留给乌镇的历史记忆,整个厂房保留了老建筑斑驳的古旧外立面,又用深灰色的拉伸铝网将入口处最高建筑进行整体包裹,朦胧的感觉倒是传递出江南水乡的传统气质。乌镇当代艺术展乌镇当代艺术展由“西栅景区”和“北栅丝厂”组成,分为室内、室外两种类型展示空间。西栅景区是人们所熟知的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情境,而北栅丝厂则是对1970年代建设投产而被弃置不用的丝厂厂房重新改造之后,所形成的新空间,也是展场的主体部分。在不改变建筑的既有外部形态而通过内部改造实现功能转换,已是当代艺术空间或创意文化空间诞生的重要途径,而作为乌镇工业载体的北栅丝厂的典型性在于,它的物质文化状况构成了工业化之后第三世界城镇社会景观中现实与幻境相互交织、变化的异质空间。展览共展出55组(套)130件作品,涵盖装置、行为、雕塑、声音、影像、动画等多媒介方式,艺术家或因完全有别于“当代”之前的艺术史所叙述的类型,或因开创了新的艺术语言而为人耳熟能详。除了16组(套)在地制作的新作之外,还有两位艺术家把乌镇作为他们最新作品的首展之地,同时又有几位即使在中国艺术界都属于“小众”范畴的艺术家——甚至此前从未有过中文译名,但是我们认为他们的作品为我们观察世界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

  

  

  西栅西栅景区”是水乡核心游览区,彰显了小桥流水、月映斜竹的传统意境

  

  老式织机置于舞台之上通过彩色的经线重新编织了座椅、舞台、戏院之间的结构关系,被建筑性质设定的剧场空间因之改变。而作为观众的我们也获得了一次从舞台和纺车之外审视这座古老空间和这项古老技艺的机会 。 作为蚕桑之乡,乌镇有着悠久的丝织传统。台上的织工尝试用肢体表演启封一项渐渐被世人疏落的记忆。于是时空在此发成神奇的改变,古色古香的剧院与繁复绵密的纺织似是多年未见的故友,在这里絮语呢喃,茶话当年。

  

  当孩子长大了,世界就变小;当大人可爱了,世界就有趣了。这是一个海洋公园但好像缺了个主角粉系用色使《浮鱼》跳脱出古色古香的环境基调,再凭借巨大体型的加持第一时间就吸睛满满;鱼体表面的轻质泡沫板并未整个儿固定,微风过时轻轻摇曳,恰到好处地呼应了水面形成的阵阵涟漪和2300多个原木铺就且呈扇形展开的水漾坐席。

  

  渺小的身躯隐藏着巨大的坚韧,生命才得以永续。默认属于自己的身份,觅食、巡逻、迁徙、生养,生生不息。人类如同蚂蚁的生存方式

  

  一棵普通的香樟树遇见了芬兰艺术家 安迪·莱提宁它自此有了艺术生命……北栅丝厂北栅丝厂近两年新辟出的景区,与798类似,是对1970年代的丝厂厂房改造后形成的新空间。乌镇工业载体的北栅丝厂的典型性在于,它的物质文化状况构成了工业化之后,第三世界城镇社会景观中,现实与幻境相互交织、变化的异质空间。

  

  

  每个城市都有一条相似的街,是记忆的相似还是意识的相似?这条街不能通行,但可以停留,是可以被使用的自由空间。在这条道路中可以集会、聚餐、消遣、娱乐。既是乌托邦的空间,也是异托邦的空间。是一个“街广场”。

  

  在镜面中我们看到自己和世界的样子。在这里你可以席地而坐,当然,也可以侧枕倾谈。这里是别人的生活,是别人身高、胖瘦及喜好的影子。主人和用途早已是过眼云烟,标签却依然坚守着标签的底线。可爱的纹样,是否也会抽空思念下曾经的主人?当你忙碌到遗忘了自我,或许就需要停下来,去休息一下。愿每个你都能从这里解读出自己味道。

  

  

  艺术展发布会乌镇展开对当代艺术问题的思考和投入,主动引导当代文化的“逆城市化”发展,则可以看作是全球化与“在地化”之间关系,以及变化过程中的新动向。它所带来的不仅是对中国本土现代化景观的审视,也势必将在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影响之外,使普遍意义上的艺术在方向上能够有所调整。但是,如何确定进而认知、延展这些“问题的边界”,如何处理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新资源,并对它们实现有效的视觉转换,就要考验艺术家的思考、判断和智性品质了。策展人对上述背景的考察和对问题针对性的提示,是形成“乌托邦·异托邦”这一展览主题的直接来源。

  

  

特装推荐 更多>>

明星设计师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